党史学习的四个层次:从知识到信仰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10-20浏览次数:534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最好的营养剂。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要决策。青年学习党史,不仅是为了了解党史知识,更是为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学习知识到坚定信仰,党史学习至少要经历四个层次才能实现这一升华。

学习党史知识,形成党史认知

历史就是过去,通常是文字记载的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学习党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无论是阅读党史书籍、参观红色景点还是观看主旋律影视剧,扑面而来的首先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桩桩重要的事件,只有走近这些生动的人和事,把他们按时间顺序串联起来,才能形成对百年党史发展脉络的清晰认识和宏观把握。以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并未充分认识到军事斗争的重要性,也并不独立掌握武装力量,人民军队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何要始终坚持“党指挥枪”?为何不同时期人民军队的称谓会发生变化,如“工农革命军”、“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三湾改编、国共合作、重庆谈判等重大历史节点和历史事件,了解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军事将领的丰功伟绩和感人事迹。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把这些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教科书上抽象而概括的结论还原为具体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党史、军史的认知与理解。

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和前提。评价历史人物,要以他所做的事情为依据。评价一个政党,也要以这个政党的所作所为为重要参照。回答中国共产党好不好,首要的也是了解党史史实,形成事实判断。回顾百年党史,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始终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为什么能坚定不移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完成近代以来各项历史任务,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据统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使中国人民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约有370万名党员献出了生命(其中在战场上牺牲的党员将近50万),平均下来每天有370余名共产党员牺牲。可以说,一部百年党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只有了解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知晓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才能对党史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汲取党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

党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由于各种因素和机缘巧合的共同作用,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但从偶然事件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却具有必然性,是经历了长时间历史考验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总结,因而能够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供人们借鉴和发扬。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党在历史上共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分别是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2021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三个历史决议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的,都对统一全党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三个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提炼了“十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背景下,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就是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在探索中也有过失误,但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党史学习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认清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经之路。

传承党史精神,坚守初心使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优势。如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 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代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党的历史上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青年学习党史,需要传承党的优良传统,追寻先辈们的足迹续写党的精神谱系。党的精神谱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奋斗史诗,是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个人成长、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来源。青年要依托各种载体,立足自身岗位,积极投身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各行各业的实践中赓续精神谱系的英雄故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使命担当,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党和人民。

端正历史态度,拒斥虚无主义

党的历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无数质疑、否定和打压、面对着遍地荆棘丛生艰难地一路起来的。如何正确对待历史特别是党史,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占领,错误的历史观必然会占上风。学习党史,需要对重大历史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历史态度,勇于批判错误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用正面声音有力抨击荒诞言论,认清是非,坚定立场。

比如,曾经有人大肆宣传“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打破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侵略对于中国来说是合理的、有功的。这是典型的美化侵略、抹煞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他国罪行的论调,本质上是想通过否定历史从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对这种论调我们必须坚决予以驳斥。又如,某知名公众人物曾在微博上公开发表言论,称蒋介石为坚定的抗日派,否认其消极抗日与积极剿共之实,甚至公然攻击、污蔑人民军队等。对这些包藏着历史虚无主义的奇谈谬论,我们要时刻警惕,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通过学习党史持之以恒地澄清谬误、以正视听。

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学习党史是为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青年要以党史学习为契机,掌握历史知识,汲取党史经验,传承党的精神,端正历史态度,从而把知识升华为信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作者:伟徳官网副教授 曹芸,转载自《BV伟德官方网站报》2022年6月30日 第4期 总第379期